據新華社和星島日報等報導,美國《科學》雜誌18日公布2014年十大科學突破,太空探測器「羅賽塔」首次登陸彗星,被選為本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。
歐洲「羅塞塔」太空探測器在飛行10年約64億公里後,今年8月成功追上「丘留莫夫-格拉西緬科」彗星,然後又於11月釋放登陸器「費利」登陸彗星表面。
雖然「費利」在彗星表面彈跳兩次,此後又因電力耗盡陷入休眠狀態,但這是太空探測器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一顆彗星上軟著陸,而且它明年仍有希望醒來,並發回更多數據。
另外9項重大科學突破分別是:
從恐龍到鳥的轉變:一系列論文揭示了恐龍如何進化成鳥類,以及這些鳥類祖先如何在65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。
年輕血液有「返老還童」功效:研究顯示,高齡小鼠體內注射年輕小鼠的血液可以「返老還童」,原因可能在於血液中一種叫GDF11的蛋白。科學家據此啟動一項臨床試驗,給腦退化症患者注射年輕捐贈者的血液。
機器人「自主」合作:受白蟻啟發,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機器人,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一同工作,完成搭積木式的簡單結構搭建工作。
仿人腦晶片:IBM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推出大規模「神經型態」晶片,它們以類似人腦的方式來處理訊息。
可治糖尿病的細胞:β細胞是胰臟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,今年兩個研究小組用兩種不同方法在實驗室中培養出酷似β細胞的細胞,為研究糖尿病提供了新的途徑。
印尼洞穴藝術:印尼某洞穴中的手模印和動物繪畫曾被認為只有1萬年歷史,但實際上已存在3萬5000萬至4萬年。該發現表明,人類在亞洲製作的象徵性藝術與最早的歐洲洞穴畫家的作品一樣早。
操縱記憶:研究人員利用光遺傳學技術操縱小鼠的特定記憶,如刪除記憶或植入虛假記憶。
立方體衛星:這種長寬高均為10厘米的廉價微型衛星在2014年真正獲得成功,已經開始進行一些真正的科學工作。
生命基因密碼「添丁」:自然界的DNA(脫氧核糖核酸)只有四種鹼基:G、T、C和A,但科學家設計製造的一種大腸桿菌的DNA新添兩個成員:X和Y。
|
歐洲太空總署發布的合成照片,「羅塞塔號」太空船在彗星旁,準備釋出「費利號」探測器登陸彗星。(美聯社)
|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Want something else to read? How about 'Grievous Censorship' By The Guardian: Israel, Gaza And The Termination Of Nafeez Ahmed's Blog